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真人秀《种地吧》! 为什么“种田”作品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

发布时间:2023-11-01 | 来源:娱乐圈看点 | 作者:景铄

简介:  余俊雯  “种田文”,是网络文学中的一种火爆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主要是指那些描写布衣人家的田园生活……

  余俊雯

  “种田文”,是网络文学中的一种火爆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主要是指那些描写布衣人家的田园生活、家长里短、平淡琐事的作品,尤为注重对生活细节和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

  如今,“种田文”的影响力已从静态文字向动态影像深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将“种田”搬上了荧屏,例如展现男耕女织田园日常的剧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卿卿日常》,直接以“种田”作为内容主题的综艺真人秀《种地吧》,还有最新推出的以游戏化体验形式开启“种田系统”的剧集《田耕纪》。

  为什么“种田”作品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从中映射出现代生活进程中人们怎样的社会心理?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想象中的田园空间,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种田文,还是种田剧,甚至种田综艺,受众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作品的美,这份美源于作品特意营造的美好环境空间,属于视听层面的建构。《种地吧》中的风吹麦浪,《田耕纪》里的南宋田园,《卿卿日常》里的翩翩罗裙,《知否》里的峻峰、云山,钟声袅袅,水声潺潺,既有着乡村独特的婉转优美,又蕴藏着荡气回肠的古韵仙气。创作团队运用精美凝练的拍摄镜头、恰到好处的画面留白、悦耳自然的环境音响努力为观众呈现出现代人梦想中的“乌托邦”,正如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所描绘的那般:“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暖色调的饱和度下,一片岁月静好缓缓沁入心扉,契合了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景象,为身处现代高密度、快节奏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喘气、歇脚的梦幻空间。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速,现代社会的压力愈发巨大,人们所需面对、承受的困难、焦虑也愈发复杂强烈。因此,远离城市的乡村自然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地方,并且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经验中,他们从未真正体会过种田的艰辛,与土地、乡村之间保持着天然的想象距离,也正是这份距离为田园生活嵌套上了一份陌生的神秘感,使其覆盖上一层具有美化色彩的滤镜。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与泥土打着交道。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异态。尽管我国已经从农业大国大踏步进入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口也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但人们对于土地的眷恋始终未曾改变,甚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变得更加迫切、深厚。被社会化大潮推动着的人们如同久在樊笼里的鸟儿,亟待从工业化、数字化的冰冷世界中逃离出来,回归到美丽、具有真实温度的自然世界里。此时,种田作品的出现恰巧满足了这些都市倦怠灵魂渴望寻找一个优美、自然、舒适的栖息地的内心需求。

  平静从容的精神空间塑造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黼黼之美,在于杼轴。”《淮南子·说林训》写道,清香的美酒源于农具耕田,华美的服饰源于织布机,意指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提出“劳动生产美”的美学命题,认为劳动首先使劳动自身成为审美对象,随之而来的劳动过程、劳动工具、劳动场面、劳动产品也能在显现和外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中成为审美对象。

  纵观当前市场上的种田类影视作品,的确运用了大量笔墨来展现人物劳动的场景与过程。例如真人秀《种地吧》以耕种土地、收获粮食为叙事主线,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现了少年们收割水稻、挖建排水渠、搬运化肥、播撒种子、收获小麦、运营农场的劳作场景,完整再现了粮食从无到有的生产全过程。同样,网剧《田耕纪》《卿卿日常》中都着重描述了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土地,实现自给自足的画面内容,凭借具体的劳作过程诠释了劳动美的创造与生产,其美是浸润在乡野清泉间的,于一餐一饭里经营着全景式田园生活,在一耕一作里投射出传统农耕文明的文化价值。

  此类作品里呈现的田园空间,不仅景色优美宜人,上演的故事同样温馨美好,这既是该类型作品的叙事特征,也是精神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创作者往往用近似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乡野村夫的生活场景,例如《卿卿日常》里的女主人公李薇注重生活品质,热爱自然与美食,认真经营着自己的蔬果小院,用心做好每一顿饭、过好每一天;《田耕纪》则以轻喜剧的风格展现了南宋农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仅细致再现了种植水稻、养殖鸡鸭、制作豆腐等农业生产的过程,还展示了制作酱油、醋、酒等食品的技巧,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叙事带领受众增长了农学方面的见识;《知否》更是将北宋时期考究的服装打扮、美食点心、亭廊布置一一呈现,在平淡真实的悠长岁月中用具身性的劳作建构深入内心的静谧空间。

  不难发现,尽管这些影视作品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但并没有过多着墨于传统古装剧里的宫斗心机,也没有以曲折跌宕的情感冲突推进叙事,而是凭借自然轻快的口吻从饮食穿着到民间风俗,讲述着村里的人与事,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淡然的笔墨之间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这份平淡、宁静与和谐正是现代人内心渴望的生活状态,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在这层被建构出来的田园空间里,人们可以不用再为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而费神,也无需被世俗琐事所烦扰,仅在一针一线、一餐一食的劳作中感受四季的变换,体会日子的流淌,回归到一种更加从容、温和的人生状态。

  田园既是诗意的回归,也是家园的稳定性体现,饱含着朴素善良的中国人对于勤俭持家、落叶归根等理念的本真性诉求。

   “越努力越幸运”的社会空间表征

  古语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然而,这些一直以来被人们奉为真理的认知在如今加速的社会里开始遭受某种意义上的信任危机。由于供需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原因,人们不得不面对职场上的“画饼”“选择大于努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们的奋斗意志和努力情绪。但土地不会欺骗世人,只要人们按时播种,勤劳耕耘,沉默无言的大地总会在应当收获的季节里开花结果,绽放惊喜。

  《种地吧》里的10位少年,尽管没有任何耕作经验,但通过192天的辛勤耕耘,最终收获了62.66吨可供万人食用一个月的稻谷成果。《田耕纪》里的女主连蔓儿割稻谷、收花生,带领家人发家致富。这是来自劳动的收获,其沉甸甸的粮食背后是土地对于人们努力耕耘之后的慷慨回赠,从中激发出的快乐与幸福显得更加真实、笃定,正如《种地吧》中少年所感慨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很幸福很幸运,原来我真的可以做到。”土地以泥土的热气和露珠的芬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大家相信土地的力量,坚定努力的意义。

  毕竟,相较于社会上的其他工作而言,“种地”这份工作尽管辛苦,但只要你不曾糊弄,按部就班,就一定会迎来确定的回报和丰收的喜悦。受众通过剧中人物的具身性体验而实现情感代入,以此获得踏实的收获感、满足感与幸福感。而这正是如今社会上绝大多数默默无闻、勤劳善良的人儿最喜闻乐见的结果,是对“劳动创造价值”和“越努力越幸运”的真理性诠释,也是对整个社会清朗正气之风的积极拥护。

  总体而言,种田作品的火爆背后蕴含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追求,从复杂回归简单、从不安回归宁静,体现着对平等的社会关系、悠然的生活环境、诗意的人生境界的理想化投射。

推荐图文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