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查看内容

《破晓东方》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

发布时间:2023-02-15 | 来源:娱乐圈看点 | 作者:王艳

简介: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 配图由出品方提供  重大革命题材剧……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 配图由出品方提供

  重大革命题材剧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追求高峰之作?这些问题是国产剧创作者一直在思考的。从“战上海”到“建上海”,电视剧《破晓东方》将中国革命胜利后面临的一次大考进行了荧屏再现,其创作手法更是重大革命题材创作的一次新探索。

  日前,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电视剧《破晓东方》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该剧创作、传播等进行深入研讨。

  2022年12月播出后,《破晓东方》获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破晓东方》在央视一套收视名列前茅,平均收视1.625,单日最高1.975;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综合收视0.669,位居同时段卫视第一。截止到首轮收官,剧集短视频抖音播放量主话题超3.7亿、关联话题超8亿,剧集新媒体热度位居各大视频平台榜单前列。

  会上,主创代表、特邀嘉宾、文艺评论家等一致认为,《破晓东方》能兼收口碑与收视率,是因为该剧以厚重的史诗质感、宏大的叙事结构、生动的革命群像塑造、扣人心弦的细节表达等建构起了品质佳作,让“战上海”的非凡岁月铭刻在光影里,让“建上海”的光明希望传递到当下和未来。

  反复写过的故事怎么写?重大革命题材如何创新?这既是《破晓东方》的探索,也是重大主题创作必须思考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该剧将年代剧、谍战剧、生活剧元素相融合,既有慷慨激昂的“武戏”,又有暗流涌动的“文戏”,丰富创新了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的表现手法。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以视频方式参会的导演高希希再次强调了《破晓东方》的创作理念,“电视剧前后历经三年才得以与观众见面,在创作上是扎实厚重、有层次的,在虚与实的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细节的挖掘以及艺术实践创新上,做了很多准备和努力。”

  研讨会上,“人民”被反复提及。与会专家指出,《破晓东方》所展现出的革命先驱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既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密码,也是上海作为人民城市的起始点。

  演员冯绍峰在剧中扮演荣毅仁,拍摄中的一段细节让他念念不忘。“荣毅仁清晨骑车上街,看到满城露宿的解放军战士,他做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奇怪的动作,就是下车去用手试探战士的鼻息。”这一细节看似莽撞,实则符合逻辑——以荣毅仁的见识,躺在大街上的军人以往大多是战死而未收拾的尸体,但面前是一支胜利之师,他们竟然没有闯进百姓家,而是极度自律地露宿街头。“他感受到指尖鼻息的那一秒钟,感动和信心都聚拢而来。就像总编剧龙平平说的,这一刻,就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刻。”冯绍峰说。

  对于《破晓东方》中的可贵创新,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破晓东方》深化和创新了重大革命题材创作的主题和思路,将革命史和建设史做了天然有机的连接与贯通,为革命题材创作注入了新的历史契合点,同时也注入了新的时代命题。这种时代命题包括初心与使命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一致、革命跟建设的连贯。

  他指出,《破晓东方》丰富了重大革命题材的叙事格局和表现手法。把革命历史的主题放在更丰富、更细致的时代氛围和环境当中去表现,不但让作品更好看,也把革命主题阐述得更丰厚。在《破晓东方》中,我们不但看到了重大革命事件,同时也有丰富的时代风貌,有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有寻常巷弄的红尘烟火。既写革命本身,也写革命周围的人、事、环境,这个创作思路很值得今后的重大革命题材创作借鉴。


推荐图文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总排行

随机推荐